《韓熙載夜宴圖》卷,五代,顧閎中作 (宋摹本) ,絹本,設色,縱28.7cm,橫335.5cm。
本幅無款。前隔水存南宋人殘題“熙載風流清曠,爲天官侍郎,……”20字。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書題“夜宴圖”三大字。卷后有南宋史彌遠“紹勳”葫蘆印,清·宋犖鈐“商丘宋犖審定真跡”一印。拖尾有行書“韓熙載小傳”,后有元·班惟志泰定三年(1326年)題詩,又積玉齋主人題識。后隔水清·王鐸題跋,后有“董林居士”、“緯蕭草堂畫記”等收藏印。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。
顧閎中,江南人,南唐后主時畫院待詔,擅畫人物,與周文矩齊名。關于《韓熙載夜宴圖》的創(chuàng)作緣由,有兩種說法,《宣和畫譜》記載:后主李煜欲重用韓熙載,又“頗聞其荒縱,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(tài)度不可得,乃命閎中夜至其第,竊窺之,目識心記,圖繪以上之!薄段宕费a》則說:韓熙載晚年生活荒縱,“偽主知之,雖怒,以其大臣,不欲直指其過,因命待詔畫為圖以賜之,使其自愧,而熙載自知安然。”總之,此圖是顧閎中奉詔而畫,據(jù)載,周文矩也曾作《韓熙載夜宴圖》,元代時兩者尚在,今僅存顧本。
作品如實地再現(xiàn)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,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、清歌艷舞、主客揉雜、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,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羈、沉郁寡歡的復雜性格。全圖共分為五個段落,首段“聽樂”,韓熙載與狀元郎粲坐床榻上,正傾聽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彈琵琶,旁坐其兄,在場聽樂賓客還有紫微朱銑、太常博士陳致雍、門生舒雅、家伎王屋山諸人;二段“觀舞”,眾人正在觀看王屋山跳“六么舞”,韓熙載親擂“羯鼓”助興,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,尷尬地拱手背立;三段“暫歇”,韓熙載與家伎們坐床上休息,韓正在凈手;四段“清吹”,韓熙載解衣盤坐椅上,欣賞著五個歌女合奏;五段“散宴”,韓氏手持鼓槌送別,尚有客人在與女伎調笑。全卷以連環(huán)畫的形式表現(xiàn)各個情節(jié),每段以屏風隔扇加以分隔,又巧妙地相互聯(lián)結,場景顯得統(tǒng)一完整。布局有起有伏,情節(jié)有張有弛,尤其人物神態(tài)刻畫栩栩如生,如“聽樂”段狀元郎粲的傾身細聽動姿、李家明關注其妹的親切目光、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;“觀舞”段王屋山嬌小玲瓏的身姿、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尷尬狀等等,傳盡心曲,入木三分。最出色的還是主人公韓熙載的刻畫,長髯、高帽的外形與文獻記載均相吻合,舉止、表情更顯露出他復雜的內心。一方面,他在宴會上與賓客觥籌交錯,不拘小節(jié),如親自擊鼓為王屋山伴奏,敞胸露懷聽女樂合奏,送別時任客人與家伎廝混,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羈、縱情聲色的處世態(tài)度和生活追求;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、滿懷憂郁,如擂鼓時雙目凝視、面不露笑,聽清吹時漫不經心,與對面侍女閑談,這些情緒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、以酒色自汙的心態(tài)。畫家塑造的韓熙載,不僅形象逼肖,具肖像畫性質,而且對其內心挖掘深刻,性格立體化,可以說真實再現(xiàn)了這位歷史人物的原貌。
作品的藝術水平也相當高超。造型準確精微,線條工細流暢,色彩絢麗清雅。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,尤其敷色更見豐富、和諧,仕女的素妝艷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。幾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,仕女裙衫、簾幕、帳幔、枕席上的圖案又絢爛多采。不同色彩對比參差,交相輝映,使整體色調艷而不俗,絢中出素,呈現(xiàn)出高雅、素馨的格調。
歷代著錄的顧閎中《韓熙載夜宴圖》有數(shù)本,此卷據(jù)各方面考證,當屬南宋孝宗至寧宗朝(1163-1224年)摹本,其風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,且達到相當高水平,堪稱流傳有緒的古代繪畫珍品。
《石渠寶笈·初編》著錄。
[相關鏈接]:
故宮珍品文物即將“出巡”倫敦故宮博物院《國寶》(圖)《國寶薈萃》(圖)《清代宮廷生活》(圖) 《紫禁城宮殿》(圖) 《洛神賦圖》(圖) 《十詠圖》(圖)《韓熙載夜宴圖》(圖) 《游春圖》《高呼與可圖卷》(圖)(故宮博物館)